路边的乌蔹莓,会造“小珍珠”
一个月前,我路过一片被乌蔹莓(Cayratia japonica)覆盖的灌丛。本来只是看一会粉橙相间的小碎花,却目睹了奇怪的一幕。
随处可见的乌蔹莓
一起喝蜜的瓢虫和蚂蚁
和其他直奔花盘去享受蜜汁的昆虫不一样,有只蚂蚁在未绽放的花朵旁兜兜转转。只见它猫到一朵花蕾下,张开双颚,夹起一颗盐粒大小、污白的珍珠状物体,然后转身,一路举着这小东西离开了现场。
被蚂蚁搬走的珍珠状物体
什么东西?吃的吗?别的昆虫怎么没注意到这个?……当我在诧异和疑惑中出神,飞来几只暴脾气的胡蜂,横冲直撞地宣布了对这片区域的主权,我站立一旁也被频频波及。
好吧,采些乌蔹莓回去,看看有什么发现。
01
—
“小珍珠”的真实身份
参照蚂蚁的选择,我采了带花蕾的嫩茎,日常放在清水里将养。
没有胡蜂捣乱,我可以超近距离地在叶片、花上翻找。果然,我发现了更多与蚂蚁搬走的同款的珍珠状物体,数量还不少。
花序梗上有一滴,在灯下透着莹光
叶面没有,叶背有,为何?
出现在卷须上的“小珍珠”
花蕾周围、花序梗上有;纤细的卷须上、展开的嫩叶背面也有。“小珍珠”一粒粒娇巧地附在这些部位的表面,半透明、液滴状,泛着幽幽的光泽。
是植物自己分泌的吗?还是外来的,比如虫卵、昆虫的排泄物?因为在采回的植株上,我发现了蓟马、瓢虫、蛾子的幼虫态,以及肯定存在的、人眼无法探及的其他微小生命。
“小珍珠”非常容易剥离,轻轻一抹,它们便从植物体表挪到了镊子上。甚至,只要振动一下植株,就会掉落下来。
从植株上取下的“小珍珠”,大小不一
把抖落下来的“小珍珠”放在一起,凑近看,它们有大有小,最大的直径约在1毫米。包裹着珠体的外层有轻微的粘度,能看见灰尘毛絮粘附在上面。稍微挤压,“小珍珠”爆裂开来,流出一小滩液体。
一日后,被取下的“小珍珠”明显失水、变形,干瘪成脂黄色的颗粒。而留在植株上的仍旧圆润、饱满。
一日后,被取下的“小珍珠”干瘪了
第三天,原先并没有“珍珠”的茎尖处,冒出几颗小的;被取走“珍珠”的嫩叶叶背也重新又出现了“珍珠”。
虫卵一般不会这么容易取下,大小不会有明显差别。而且“小珍珠”似乎能够再生、长大,也不像是昆虫的排泄物。那么,“珍珠”是植物自己分泌的可能性最大。
新出现的“珍珠”尚小(箭头处),左侧有一颗大的
蚂蚁搬运、易剥离、能再生,结合这几点进行搜索、比较,最接近“小珍珠”身份的答案是——食物体。
食物体(food body),是植物产生的含有蛋白质、脂质、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结构。可以整个切离,吸引蚂蚁等节肢动物搬运、取食,以换取保护,减少植食性动物对自己的啃咬。
植物无法挪动,面对啃食,除自己发展出物理性的刺、锯齿、茸毛等形态,以及释放化学性的防御物质外,还会特化出一些结构,如食物体、花外蜜腺、虫菌穴(domatia)等,作为示好的筹码与动物建立某种同盟。
也就是说,乌蔹莓通过制造“小珍珠”,“雇佣”蚂蚁来做“保镖”,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侵害。
葡萄科白粉藤属的锦屏藤(Cissus verticillata)上,食物体正在形成,以及举腹蚁搬运食物体的场景(图片来自文献3)
细细一查,能产生食物体的植物并不稀有。除乌蔹莓所在的葡萄科,豆科、野牡丹科、荨麻科等的一些物种也有类似结构。
那么,被食物体吸引来的蚂蚁,有没有如乌蔹莓所愿,帮忙赶走敌人?
02
—
乌蔹莓的敌人们
作为蔓生杂草,长相平平的乌蔹莓并不讨人喜欢,但它的花有意思。通过花盘的颜色、花柱的长短,你大约可以推断出这朵花开了多久。
粉色、橙色的小花点缀其间,清新又斑斓
乌蔹莓的花两性,甫一开放,花药已释放花粉。被花丝围在中间的花柱,则形如小土堆,花柱顶近乎平截。
很快,绿色的花瓣反折,将中央橘色的花盘完全暴露出来。花盘中蜜汁“汩汩”涌出,吸引昆虫前来取食采粉。
乌蔹莓的小花常4瓣,这朵有5瓣;初绽放时,花粉满头,花柱矮小
绿色的花瓣很快反折,橘色的花盘已盛满蜜汁
花开后约半日,花瓣脱落,花丝向外扩仰,然后萎凋。中心的花柱逐渐发力,开始拔高。
花瓣掉落,花丝向外仰
左边为上面的5瓣花,花丝萎缩,花柱长高;右边新开,花瓣4 ,花柱矮小
当花盘颜色由橘黄转为藕粉时,你会发现柱头已经长的很高、顶端发黑,从小土堆变成了一座刚刚喷发完的火山。此后果实发育变大,这一小截黑头便残留在上面。
花盘颜色已改变,柱头变黑头
残留在果实上的“黑头”
按照乌蔹莓的设定,昆虫在吸食蜜汁时会帮助它传粉、受精。但乌蔹莓日羽蛾(Nippoptilia cinctipedalis)不管这些,它的幼虫钻花蕾、啃花盘,吃完一朵换一朵。借着体型小、颜色与花瓣相似的“隐形”优势,它能祸害不少花蕾,被啃食过的花蕾无法正常开放,最终萎落。
乌蔹莓日羽蛾的成虫,像只大蚊子扑在花蕾上
专吃乌蔹莓,条纹小斑蛾(Thyrassia penangae)的幼虫、成虫
除花蕾,乌蔹莓的果实、叶片,甚至汁液,都有植食性昆虫惦记。
看来,蚂蚁的担子不轻。
03
—
蚂蚁之外的盟友
在布满咬洞的小叶上,歇着一只角蝉。到处巡逻的蚂蚁发现了它,激动地用触角频频轻捶,催促着它。
角蝉刺吸植物汁液,然后排出“蜜露”。“蜜露”是蚂蚁喜欢的食物之一。它们围在角蝉周围,不让“产蜜机器”被天敌捕食或寄生。
比起要搬回巢去的食物体,乌蔹莓上的蚂蚁似乎更偏爱能马上吃下肚蜜露。而且,现有的研究认为,蚂蚁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,更多的是威慑、抑制而非捕食。
乌蔹莓耗费生命能量制造出来的“小珍珠”,是错付了吗?
乌蔹莓上,角蝉与催蜜的蚂蚁
提防着胡蜂,我再次回到灌丛旁观察。
新发现是,珍珠状食物体多发生在嫩叶背面、花蕾间、卷须、叶柄基部等幼嫩、需要保护的部位,老叶、老茎上未见。
看来,作为一种防御资源,植物会根据自身需要调节“小珍珠”产生的位置和数量。
你仔细看,大赤螨是不是在吃“珍珠”
蚂蚁搬“珍珠”的场面没有再发生,倒是八条腿、一身红、行动迅速的大赤螨很可疑,作为捕食害螨、坏虫的好螨,它也时常出现在花蕾、叶背。
大赤螨搜寻猎物的画风独特,它像只失控的陀螺一样跑圈圈,看得人眼晕。当它突然停下,八成是逮着什么了。比如眼前这只,钳状的螯夹着什么,像是一粒“小珍珠”!
很可能,这种捕食螨也是乌蔹莓的盟友。日本学者实验发现,乌蔹莓的食物体会吸引一种捕食螨(Euseius sojaensis)。他们认为,虽然食物体口味可能比不上捕食螨的猎物,但也能作为储备粮,吸引捕食螨长时间停留在植株上。
所以,在“小珍珠”的食诱下,蚂蚁、捕食螨会不自觉地保护乌蔹莓。另外,最近意外发现的实锤,家中嫩茎上的瓢虫幼虫,在狩猎之余也会嚼食“小珍珠”。
“珍珠”被瓢虫幼虫一点点吃下去了
10月下旬,气温骤降。一日清晨,园林绿化工人出动,挥舞着电锯把我观察的那一大片乌蔹莓修理干净,解救了被它盖没在底下的火棘灌丛。
对乌蔹莓而言,食物体起到的保护力度有多大?食物体的形态、大小为什么像虫卵?还有别的动物会取食吗?……不要紧,几个月后,乌蔹莓又会从角落里探出头,继续展示它那古怪而有趣的生存技能。
参考文献:
1. 张霜,张育新,马克明. 保护性的蚂蚁-植物相互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综述[J].植物生态学报,2010,(第11期).
2. Mayuko Ozawa, Shuichi Yano. Pearl bodies of Cayratia japonica (Thunb.) Gagnep.(Vitaceae) as alternative food for a predatory mite Euseius sojaensis (Ehara)(Acari:Phytoseiidae). Ecological Research , 2009,24(2):257-262.
3. Elder Antnio Sousa Paiva, Rafael Andrade Buono, Julio Antonio Lombardi. Food bodies in Cissus verticillata(Vitaceae): ontogenesis,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spects. Annals of Botany, 2009,103(3):517.
作者:花落 / 观察自然、手作小物的花落
图片:花落、蒋某人
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-nd/4.0/deed.zh
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